我国制定并颁布了实木复合地板国家标准,这项标准的先进性与欧洲标准接轨,有的技术指标还高于欧洲标准,如今我国实木复合地板总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产品质量甚至优于欧洲同类产品,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今后我国实木复合地板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向。
1.产品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基本型实木复合地板表板一直是三拼对称拼法,以珍贵稀缺硬质树种为主,芯板和背板普遍采用针叶树种,产品品种较为单一,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加工技术的发展,对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强,传统三拼三层实木复合地板逐渐向两拼、独面、竹材表板、针叶材表板、两层和多层复合等方向发展。近几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仿古仿旧和追求个性化风格的实木复合地板异军突起,逐渐影响到欧洲的产品走向,并接受这种反璞归真和体现历史沧桑感的个性化实木复合地板,在我国也被一些有品位的消费者所接受。
2.表板向多树种发展:随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保护政策的纷纷出台,适用于传统三拼实木复合地板表板的珍贵稀缺树种越来越少,我国必须降低对优质树种的过分依赖,充分采用桦木、楸木、榆木和松木等其他树种,增加实木复合地板表板品种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表板厚度逐渐降低:欧洲实木复合地板表板厚度从4毫米逐渐向3毫米过渡,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提高珍贵稀缺树种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美国实木复合地板表板厚度一般在1~3毫米,采用最多的是2毫米;我国为降低生产成本,很多生产企业都以0.6~2毫米的旋切或刨切单板作为多层实木复合地板表板,由于这种地板价格较低,被消费者所接受,所以薄表板实木复合地板将是今后发展方向。
4.表板拼板方式变化:传统三拼实木复合地板表板为对称拼法,多块单元板横向拼缝很容易与芯板缝隙重合,影响力学强度,这种地板进入美国就遭到质疑,美国希望三拼实木复合地板是阶梯状无规则拼法,降低表板单元板与芯板缝隙重合的机率,提高力学强度。
5.三拼板向独面板发展:传统三拼实木复合地板目前仍是市场主导产品,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变化,独面板也相当流行,宽度从189毫米逐渐向148或126毫米过渡,随着大径级树种的逐年减少,独面板宽度还将逐渐减小。美国为寻求窄幅面实木地板的替代品,纷纷选择宽度60、75、90或120毫米的三层或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由于幅面小,产品性能非常稳定,铺装后视觉效果与实木地板完全一致,所以窄幅面实木复合地板是今后发展方向。
6.表板从涂漆向涂油发展:传统实木复合地板都是采用紫外光固化油漆,通过淋涂、喷涂或辊涂工艺进行表板涂饰,漆膜丰满光滑,这种油漆几乎100%固化,不含挥发性溶剂,而近年来欧洲逐渐兴起实木复合地板表板涂油处理,这种涂油是纯天然植物油,不含任何化学品,可浸入表板一定深度,有效防止吸湿水分,同时还有一种自然芳香味道,很受消费者欢迎。
7.芯板采用多样化:随着森林资源的逐年减少,木材综合利用产品比如高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将逐渐被实木复合地板芯板广泛采用,随着人造板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板材的物理性能指标逐渐提高,只要含水率均匀,吸水厚度膨胀率小,内结合强度高,甲醛释放量达到E1级,就可满足实木复合地板芯板的要求,这样不仅使森林资源均衡消耗,还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8.表板风格从恬静型向生命型发展:传统三拼实木复合地板表板都采用天然木材最优质部分,要求无缺陷和无色差,甚至要求全部为径切板,也就是说表板是全无型即恬静型的风格当初较为流行,随着审美观念的逐渐改变,表板有节疤、死节和色差大等天然缺陷即生命型
9.产品从普通直榫型向锁扣免胶型发展:普通直榫型实木复合地板在铺装过程需要涂胶,或者由于铺装不当在使用过程中仍会产生裂缝,所以消费者看好欧美锁扣免胶型实木复合地板,这种地板拼接简便、拼缝严密、铺装效率高和可降低铺装成本等,消费者希望实木复合地板的榫头榫槽做成锁扣免胶型。
10.低温固化型和非醛类胶粘剂逐步应用:我国实木复合地板生产企业采用最多的是瑞典卡斯科公司和芬兰太尔公司生产的粉状脲醛树脂胶粘剂,固化温度一般为95℃~105℃,热压周期为5~6min,这两家公司相继推出固<
本文关键字:
相关木业资讯:
- ?观市:柬埔寨黑酸枝和澳洲酸枝是被忽略的潜力材种吗?
- ?SPF板材国外跌价,为何国内市场价格不降反涨?
- ?颜色之殇,红花梨市场人气缘何低落?
- ?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刺猬紫檀,未来将如何走?
- ?俄罗斯木材或将遭遇新的发展契机
- ?广西将取代临沂,成为新的"木业之都"?
- ?未来整木定制行业的趋势
- ?家具行业价格混战没有出路
- ?2019,或成中国本土家具企业崛起的元年
- ?市场悲观预期下,谁更容易生存?
- ?木材加工前景惨淡,高利用率势在必行
- ?“新中产”阶层三大态度催生新的家具消费观
- ?柚木价格走跌成交低迷,“高涨”时代已过
- ?家居企业收购频频 意在何处?
- ?大红酸枝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价格一直上涨?
- ?价跌量缩,红木消费寒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