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得知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齐生“七一”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并获省委表彰,记者赶去采访他。可这位72岁的老院士超忙:7月1日刚从北京开完院士大会回来,晚上7点又要赶往上海参加竹产业协会的一个会议,接着还要去广西参加校地林业科技合作协议签订……
“张院士是我国乃至世界竹材加工利用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每年有200多天在外头,基本上都是为研究、推广竹材奔忙。”南林大的老师如是说。
古今中外一直没有什么大用处的竹子,张齐生院士却通过“科研魔术”,将它派上大用场,从而站到了世界竹材加工制高点上。
张齐生原本是研究木材加工的。可有一种声音总时不时飘到他耳朵里:“需要用木材的地方太多了,总是不够用;竹子呢,有的是,却派不上什么大用场。”这无奈的声音总在年轻的张齐生脑子里盘旋,挥之不去:中国竹子的确太丰富了,竹产量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素有中国“第二森林”之美称。可是用途呢,竹材与木材可谓“冰火两重天”——古今中外,千百年来,也就是撑撑帐子、晾晾衣服、做做脚手架。
竹子用途的“宿命”能不能改一改?张齐生决心“吃螃蟹”。1981年,42岁的张齐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作了一次重大调整:从木材转向竹材虽只一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后者充满了未知数,研究路上处处有荆棘。
不仅如此,此时的张齐生放弃自己熟门熟路的研究领域也相当可惜:他1961年大学毕业后就留在母校南京林业大学任教,从事木材加工工艺教学和研究,先后获得过国家发明三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研之路走得顺顺畅畅。可那么多竹子派不上大用场,更让他心动、焦急。机缘巧合的是,他改变研究方向时间不长,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间是1983年。这意味着,他在竹材加工研究上更要勇往直前。
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需要加倍付出。
吃苦,这位农家子弟不怕。1939年出生在浙江省淳安县一个偏僻小山村的张齐生,8岁父亲病逝,下面还有5个弟弟妹妹,多亏赶上新社会,他不仅读完高中,还考进了大学。当时,同学们纷纷报考航空、机械、化工等热门专业,刚有机会“跳出农门”的张齐生,却把目光投向了相对冷门的南京林业大学木材机械加工专业。因为他心里有一个困惑需要求解:“家乡满山遍野都是树木和竹子,乡亲们为什么还会受穷?”
闯进竹材研究世界,某种程度上也是他当年念想的延续。
如何将直径小、壁薄中空的竹子变成幅面大、强度高、不变形的各种厚度的板材?他开始了艰苦的探索:白天在实验室、生产车间接触的是竹子,工作之余苦思冥想的是竹子,晚上梦中牵挂的还是竹子。
“竹材高温软化展平”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多少年来都没有人能越过这道坎。张齐生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先后开发出竹材胶合板、高强覆膜竹材胶合板、竹材碎料板、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竹木复合层积材板等系列产品,并实现了工业化规模生产。
呕心沥血研究出来的成果如何转化成生产力?他又带着产品走遍大江南北,和企业联手开展竹材产品应用试验,解决研发和应用中的技术难关。其中,竹材胶合板研制成功后,不仅广泛应用于我国40余家汽车制造厂的构件中,还出口日本、马来西亚等国,1992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国家专利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同时颁发的发明专利创造金奖。
张齐生的科研成果,工业转化率超过90%,基本每一项成果都能推广应用,形成现实生产力。其中有何秘诀?“要说有什么秘诀,那就是三句话:科研选题想政府所想、急企业所急、做百姓所需。”张院士爽朗地告诉记者。
张齐生在竹材加工利用领域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开发,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竹材加工这个新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并使我国的竹材加工业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专家、全国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荣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 本报记者 蒋廷玉 王拓
(中国木材网 责任编辑:徐晓)
本文关键字: 张齐生 竹材
相关木业资讯:
- ?英国软木进口量同比增长12%
- ?2022年俄罗斯森林清理采伐量下降至720万立方米
- ?美国硬木胶合板进口额同比下降68%
- ?中国区块链技术有望降低马来西亚木材贸易成本
- ?中国木材加工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
- ?中非国家未能履行木材出口禁令
- ?美国木地板进口量减少
- ?暴跌!1-2月美国硬木胶合板进口额同比下降68%!
- ?欧盟进口热带材创15年最大增长,进口自中国非热带胶合板激增
- ?今年以来俄布里亚特共和国对华出口逾14.5万立方米木材
- ?南康组织品牌家具企业海外抢订单
- ?全国木材价格普跌
- ?木材行业现状如何
- ?欧盟森林砍伐法将适用于进口木材、家具等产品
- ?中国对奥古曼需求恢复
- ?3月家具内销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