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谢耀坚在讲解桉树
前不久,历时20年自主研发的新成果——“桉树工业原料林良种创制及高效培育技术”,让其成为关注者热议的话题。
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桉树由于投资周期短、产材率高、效益好,已成为南方地区栽培最广泛的商品林之一。
桉树,又称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常绿高大乔木,种类多、适应性强、用途广,生于阳光充足的平原、山坡和路旁,从热带到温带、滨海到内地、平地到高山(海拔2000米),年降水量250—4000毫米的地区都可生长。
“桉树是我国唯一主要依靠市场拉动的人工林木材种植产业。”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谢耀坚自信地说,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桉树就依次成为木材市场中纸浆材、胶合板材以及实木材的重要来源,目前其产量约占全国商品材总产量的1/3,为我国的木材供给和木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桉树为何能一直这样保持长盛不衰呢?谢耀坚解释说,了解市场、良种跟进、技术创新等要素是桉树发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一方面,桉树木材纤维素含量高可以造纸。另一方面,桉树胶合板材良种选优与培育能生产更多胶合板。
谢耀坚称,作为科研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并掌握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现状,才能为桉树的产业发展提供最及时、最直接、最实用的技术支撑。目前,实木材成为市场中的翘楚,桉树实木材的技术开发与配套应用也在跟进中。
据了解,解放初期,桉树在我国南方引种种植并没有考虑其木材利用价值,仅仅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适生能力,而作为绿化树种来种植。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发现将桉树打成木片后,是制浆造纸的上好原料,而且还可以销往国外,争取外汇。一时间,桉树成为了我国商品出口的重要资源,并在当时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后,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开始了桉树的大规模种植。
然而,由于缺乏技术支撑和粗放式的种植经营,使得桉树纤维材质量不高,出材率也就受到限制。
“那时我国是以祁述雄老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桉树科研专家扛起了桉树研究的重任,开始了桉树纸浆材的良种选育以及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谢耀坚说,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们所选育出的16个桉树纸浆材利用方向良种,均具速生、纤维含量高、生物量大等优点。
除此之外,还在栽植密度和施肥技术方面,总结出了一整套定向培育技术,优化了集约化培育模式,使单位面积的林地总产值提高了20%以上,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了每吨500元。
尤其是在2002年—2003年这两年间,福建省漳州的木材加工行业出现了一种“无卡轴旋切机”,让直径大于8厘米的原木都可以用来制作胶合板材,致使市场上的大部分桉树都卖到了胶合板材工厂。
“技术的革新带来市场变动,激发了桉树人工林生产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谢耀坚说,为了尽快适应市场需求,在调研分析胶合板材生产的原料标准和要求之后,开展了以桉树胶合板材利用方向的良种选育及其定向培育技术的研发,成功选育出了速生、树干通直圆满、旋切性能好的优良品种18个,再辅以新的定向培育技术,将桉树木材的经济价值提高到了每吨600-800元。
2014年,我国相继停止了商业性采伐后,依靠原始森林的大径材供应变得更加稀缺,且我国木材生产与加工重心的南移,使华南地区的桉树人工林成为我国木材市场安全的重要保障。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桉树实木材利用方向的优良品种已选育出7个,并确定了木材基本密度、材积、端裂指数、分枝数量、生长应力等为影响桉树实木利用价值的主要性状。与胶合板材相比,实木材价值成倍提高,经济效益达到了每立方米2000元左右。
谢耀坚感慨地说,我国的桉树种植面积约为450万公顷,仅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2%,但它却创造了近1/3的木材市场效益,是我国木材生产的“功臣”。
本文关键字: 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