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福建红木企业用血檀等非红木材料冒充紫檀,后有红木家具厂商在消费者付出巨款后却遭遇“等不来货,退不了款”……一连串写在“福建红木”上的纠纷,不仅伤害了消费者,也引发人们追问:职能部门的监管去哪儿了?
据央视报道:一名消费者在花费37万元购买“连天红”红木家具后,却陷入了“等不来货,退不了款”的消费纠纷。此后,人民网又一篇名为《连天红家具由“搅局者”变“出局者”》的报道被刊发,中央媒体的连续播报,让红木行业和红木消费纠纷备受关注、/P>
在全国著名红木家具产区和原材料集散地福建省仙游县,连天红为规模最大的红木企业之一。早?013?月,《法制晚报》就开始披露,福建红木企业“佳惠红木”用血檀等非红木材料冒充紫檀,以?500万元价格出售给北京某企业的纠纷。该纠纷被立案审理期间,《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和央视《经济与法》栏目对此做了深度报道,此案作为红木行业有史以来最大“假紫檀案”引发广泛关注。无独有偶,佳惠红木的注册经营地也在福建仙游、/P>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富裕几乎同步,这种变化也清晰体现在人们对红木产品消费意向和消费能力上,短短十余年,人们先是对红木概念仅有模糊的理解,发展到现在,在部分地区,几乎人人腕上有紫檀或黄花梨串珠,普及得不可谓不快。同样“快”的是红木引发的赚钱效应,十余年间,黄花梨价格疯?00余倍,紫檀、红酸枝价格分别涨了50?0倍,通过这些数字是正常经营的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满。遗憾的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总有渴望“更快”者在行业飞速发展中成了“搅局者”,侵蚀着本应健康发展的行业肌体、/P>
“终身无理由退货”曾是连天红营销炒作的亮点,但据央视报道,连天红实际所为却是先签合同后套取全款,到期无法交货又拒绝退款,这种行为已触及商业经营应遵守的道德底线。据人民网引用行业知情人士的话说,对消费者已缴纳的货款,连天红不仅无法退回,对部分木材供应商的货款也无法结算,目前连天红陷入“商业欺诈”的质疑困境。连天红企业员工数千人,资产规模几十亿元,若听任类似事件大规模暴发,无疑又是行业规模最大“商业欺诈案”。 行业内知名企业发生的“商业欺诈”事件,无疑会引发全行业和消费者的普遍关注。据媒体报道,类似事件并非突如其来,更非偶然发生、/P>
现在,全国多处连天红门店收取家具全款后,存在让消费者“等不来货、退不了款”现象。在佳惠红木“假紫檀案”之前,央视也多次曝光过仙游红木产区,在制作红木家具时掺假料白皮的“行业内幕”,相关事件不仅影响当地企业声誉,而且给全行业抹黑,严重损害了红木市场的良性发展、/P>
近来媒体上对连天红“涉嫌欺诈”、佳惠“假紫檀案”连续报道,颇有“痛打落水狗”之势,但是,仅停留于声讨涉事企业还不够,人们还应同时追问:当地政府的主管部门是否有效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是否对行业管理、对违规企业做及时纠偏乃至问责处罚?至少从目前看来,从报道上看来还没有,据称仙游县的行业主管方对涉事企业屡屡“护短”,致使“假紫檀案”纠纷发生两年,至今得不到有效解决。而在连天红“搅局”式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则一直以贷款倾斜方式,支持连天红并为其谋求上市、/P>
政府扶持当地重点企业,希望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听任企业经营上“搅局”失控,致使业内罕见的商业纠纷接连发生,显然存在监管缺位的嫌疑、/P>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浙江东阳整顿红木企业的乱象,已给同类产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如果福建仙游主管部门及时加大力度整治,肃整当地产业环境,处理好连天红纠纷和“假紫檀案”造成的负面影响,能挽救的或许不止是一个连天红企业,或许还有当地的行业声誉、/P>